闲聊吕蒙渡
中国的城市多数是依江而建,渡口曾经是两岸往来的重要工具。
今天上午老家景德镇的微信群里纷纷传播的一个消息就是吕蒙大桥上午爆破成功,说是毁了重建新桥。对此,有肯定的也有质疑的。
吕蒙大桥在景德镇市昌江区境内的昌江河的西南段,是跨越昌江区昌江河上第两座永久性公路桥(第一座横跨昌江上的大桥应该是市中心太白园附近的昌江大桥)。
中国的城市绝大部份都是依江而建,景德镇市也不例外。千年之前,景德镇依昌江而建带来的是对瓷器生产的原材料和产品外销以及人员流动的水运方便。白居易先生有诗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写着这个诗的时候,白老先生正在九江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而从九江来浮梁(景德镇所在地)就是乘船沿鄱阳湖入昌江而上至景德镇了。
千百年来,人们陆路过江绝大部分是依靠官府或民间设立的渡口乘渡船。吕蒙渡何时开设已无史料资料考证。吕蒙渡之所以得名是因其南岸地处鲇鱼山镇吕蒙村,其中吕蒙村的“吕蒙”二字相传与三国时期偷袭荆州战败关云长的吴国大将吕蒙有关。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在当时的丽阳这一带发生了以彭氏为主的暴动,当时吴国进行了征剿。吕蒙率军弹压其驻军地点就在丽阳的东北方向,所以后来形成的村庄叫吕蒙村。吕蒙渡的东北岸筑有小城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古城村所在地,但渡口为什么因西南岸吕蒙村得名吕蒙渡,而没有因为东北岸的古城村叫古城渡?没有史料可据考证。
文革之前,吕蒙村所在鲇鱼山镇,属于上饶地区鄱阳县,而古城村所在的乡叫古城乡,属于景德镇市昌江区。文革后鲇鱼山镇划归景德镇市昌江区,改名叫鱼山镇。由于我的母亲老家在离吕蒙村不远同属鲇鱼山镇的徐坊村,徐家是个大姓,那一带亲戚不少,寒暑假去鲇鱼山是常事,尤其是去沈家园的表舅家打年糕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十几公里的路程,经常是步行往返,从而见证了吕蒙渡从浮桥到大桥的过程。
吕蒙渡以浮桥代替渡船是1959年10月1日。据说当年朱德同志的马夫潘开桂在景德镇当副市长。朱老总1958年庐山会议后要来景德镇,就因为这个渡口渡船小不能载车而未成行。之后,建成长134米,宽5米的“吕蒙浮桥”。
1966年,在吕蒙渡口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冲突事件,那是当时景德镇市的大中学校的红卫兵造反派一方认为景德镇市委压制他们“闹革命”而大队人马步行去南昌串联(上访),是为领导感到渡口劝阻,而周边的农民来对政府的示威的劝导表示声援,由此产生争议。我当时年龄小,刚进中学没多久又是保守派,没有参加这场冲突。据说冲突中,红卫兵一方以“文革16条”为依据,而农民们说“我们不知道什么16条,我们只知道手上的扁担一条”。结果实力悬殊之下,红卫兵南昌之行没有成功被劝返,但是不久后造反派夺权,景德镇市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原市委的领导全部靠边站了。不过又没过多久应该是69年,从老三届的红卫兵们纷纷毕业“四个面向”去了工厂,去了农村,少数去了部队,“红卫兵”运动也就偃旗息鼓了。景德镇市的“69届”则是绝大部分去了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三团、六团、独立营。有意思的是在林彪事件之后,分片传达中央文件,我所在的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独立营排以上人员集中在东乡,与东乡铜矿、东乡磷肥厂(原兵团25、26团)一起听文件,而主席台上中央坐着的师首长就是原景德镇市委书记王树衡同志。中午,王树衡还到我们独立营吃饭休息的地方转了转,打照面时虽然没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还是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因为景德镇去南昌的公路交通流量大,浮桥的通过能力难以适应交通的需求。1972年5月6日,景德镇市革命委员会根据江西省交通厅的部署,成立吕蒙渡建桥指挥部。1973年1月动工新建,1974年10月竣工通车。吕蒙大桥共耗资45万元。桥为6孔,净跨36米。等截面悬链空腹式双曲拱桥,两岸各1孔净跨6米的板梁。全桥总长243.82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各1米人行道。承载负荷为汽—13、拖—60。河道通航等级为6级。1976年12月1日,经江西省公路局和省交通设计院对该桥进行荷载试98吨的载货重车通过后,拱圈没有出现裂缝,拱上微弯板的原有裂缝也未见发展,呈见桥建质量良好。
应当肯定吕蒙这个公路桥为两岸人民的来往,为景德镇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昌飞公司部分搬迁移到了吕蒙村一带,这座桥就显得不堪重负,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拥堵严重,扩建势在必行。至于是否需要拆旧建新还是直接建新桥,需要从经济与安全多角度考量。不争的事实是,老桥已经炸了,也就是说这座桥从76年投入使用在44岁时寿终正寝了。
我们在期待新桥尽快建成之余可以讲讲吕蒙渡的老故事,同时希望景德镇市能够发展的更好,更快,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历史文章
王才亮
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非著名律师
王才亮,学者型律师,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出版专著三十余本,发表法律专业论文百余篇。
才行法道 良举公正